唐螂有話
  廣州人民路高架橋,在上世紀80年代中是城市的標誌性建築----那是全國第一座高架橋。那一年,廣州舉辦第六屆全運會,廣州城市並不太大。人民路是南北主要通衢,但這條僅四車道的馬路,堵車尤甚;為瞭解決這個“堵”字,政府遂向立體交通的方向拿主意,於是建起了這一座高架橋,上下疊加,車道得以擴張。橋梁建起當日,廣州市民在這當時稀罕的陸路高架橋上狂歡三天;這三天里,高架橋向市民開放步行,全市人民都以走一走這座橋為榮。當是時,廣州人為步行這條橋而萬人空巷,可見,當時開通這條高架路,承載了廣州人的多少期待!
  然而,凡事有利則有弊,隨著城市的發展和擴張,這條橋在功能上的功績與對周邊環境的破壞,成了歷來爭議的一個話題。高架橋疏導交通的功能,有目共睹;但同時,整條頗為繁華的人民南旺街旺鋪,全都成了“負二層”,功能上頗受制約;此外,這條路上有特色的三層騎樓老宅,戶戶與路比鄰,噪音之苦,從此不斷……站在歷史角度上談這座橋的功過,肯定是功大於過的。不過,這些年,由於有了康王路,傳統騎樓街的商業價值日趨體現,拆掉高架橋的動議,近十年來不絕於耳。最近,市有關部門也將拆橋納入議事議程,放出在適當時候揖別這座橋梁的風聲。
  從城市公共建築的功能來看,任何的選擇終歸都是有歷史使命的。如果說當年建起來的高架橋在解決老城區西關地區的交通疏導上,起了關鍵性作用,那麼,隨著城市建設和規劃的發展,這種作用已有所弱化,甚至有了別的輔助乃至替代的道路。而老騎樓街在“復古”的文化氛圍當中的歷史文化和現實價值又有了很大的增值空間。那麼,從擇優的觀點去決策,拆掉人民路高架橋可能是遲早的事。不過,如果利用老騎樓街是拆人民路高架橋的第一前提,那麼,保留這條騎樓街就應當是政府和有關方面的核心動作。然而,根據一些歷史情況判斷,人民路兩邊的某些地塊,都進入了已徵地或者準徵地程序,這些地塊能否保持現狀,變成了一個很大的隱憂。以現有政策看,這些已經划過紅線的地塊,在拆了高架橋之後,能不能維持人民路的歷史現狀,是一個值得嚴肅對待的問題。
  對公共決策,百姓和納稅人總是希望有關部門是“牙齒當金使”,立木取信,而不是到頭來演變成為“掛羊頭賣狗肉”式的利益再分配過程。因此,討論拆不拆人民路高架橋並不是目前百姓們最關註的焦點,相反,具有廣州歷史風貌特征的人民路能不能保留下來,特別是在有歷史遺留問題干擾的情況下如何保留下來,才更是人們關註的重點。由此推之,有關部門能先拿出一個有立法意義的“人民路騎樓街保護方案”來,比顛來倒去地孤立討論拆不拆人民路高架橋,更有說服力。
  唐螂  (原標題:拆高架橋與保護騎樓街應是“套餐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m34imrls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